据了解,尽管此前已有威海市制定出台《海岸带保护条例》,但对海岸带保护和利用管理进行全面立法规范,这在省内尚属首例。
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大鹏 侯庆萍)。
对于未来发展,我们更有信心了。省发改委已批复5万台产能,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5.8亿元,提供直接就业岗位2000个,带动周边配套就业2万个。于金融机构而言,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中心,做到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双管齐下,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中谋求更大发展。实际使用外资增长8.6倍,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座谈会上,我市与20家省级银行机构、2家省级保险机构以及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在此次座谈会上,浦发银行与该公司成功签约,对公司的新品研发、技术改造、产品质量提升等提供资金支持,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达成合作意向68个,意向授信金额197亿元。——从珠海高栏港经济区崛起看港产城融合发展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新英 王大鹏 王帅3月8日上午,一场春雨刚过,珠海高栏港上暖风拂面。
随着码头和泊位一个接一个地建立,货物源源不断地进出高栏港。站在新的起点上,今后港产城海融合发展的路该怎样走?值得每一个日照人深入思考。深圳和珠海位于珠江东西两岸,东岸的深圳港货物吞吐量名列世界前茅,西岸的珠海高栏港如今也奋起直追,带动珠江西岸及广袤腹地大步前行。推进现代服务业和新型业态集聚,延伸城市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链条,为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推动港区实现向产城融合、集约紧凑、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管理高效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形成港口、临港产业、港城一体化发展格局———高栏港经济区,正日益成为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海港新城。
码头上标箱林立,海港中轮船穿梭,通过密集集装箱班轮航线的开通,高栏港成为可通往全国沿海、可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主要港口城市的包容和承载能力稳步提升,则为港口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这一数据较2008年增长300%,占珠海港全港比例由30%提升至90%,继2013年珠海港全港迈入亿吨大港的基础上实现主体港区新跨越。以激光打印机、海缆通信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装备产业,形成两大产业集群并驾齐驱的产业新格局。目前,高栏港区共有实体经济企业2319家,规模以上企业308家,2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该区设立了50家企业。高栏港区在崛起进程中港产城融合发展的脉络,恰恰也印证着这一定律。
港口发挥吸引、聚集相关资源要素优势,为产业的腾飞和城市的建设夯实基础。珠海港高栏港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义熙站在码头上,向记者讲起一个孤岛变迁的故事。以珠海西部中心城市的定位来规划建设的平沙新城,正按照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聚集的现代化滨海新城。记者手记港产城融合,期待发生化学反应承载着历史使命负重前行的高栏港经济区,也经历过有区无城的局面。
滨海城市、温泉之乡、梦里家园,这是珠海市委、市政府及高栏港经济区管委会对平沙新城的要求和期望。自此,港区产业发展犹如雨后春笋:以中海福陆、三一港机为代表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已初具规模。
产业的发展,除了需要一流硬件的承载,更需要人才、政策、平台等软实力要素驱动提升。在仓储区和中海福陆重工有限公司专用码头上,龙门吊、鹤嘴吊、桥吊林立,集装箱堆积如山、一望无际,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而现在,这里已崛起一座平沙新城,成为高栏港区大力发展临港产业的城市配套,解决实体经济人才和员工居住问题的有力抓手。城因港兴在港口拉动产业快速膨胀的进程中,高栏港经济区也成为各类人才的聚集地,如何解决有区无城的尴尬,让人才更好地在这里扎根,考验着城市的配套能力和承载功能。优良的深水港口资源优势被彻底唤醒。在高栏港经济区规划展览馆的沙盘前,现代产业发展局工作人员邓兴汉告诉记者,为港区这些企业补上生活配套的短板,进一步激发珠海西部的发展活力,是整个平沙新城规划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深圳和珠海位于珠江东西两岸,东岸的深圳港货物吞吐量名列世界前茅,西岸的珠海高栏港如今也奋起直追,带动珠江西岸及广袤腹地大步前行。如今的平沙新城高楼林立,基础设施齐全、交通快速便捷,俨然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现代化城市,更是无数在高栏港区创业工作生活追梦的人安家落户的温暖新乐园。
然而,通江达海之大港,高端产业聚集之地,呼唤着城市崛起,这正是港产城融合发展产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平沙镇,位于珠江出海口的西侧,古时是一片茫茫大海。
产因港强采访组驱车走在高栏港大道上,一辆接一辆的油罐车、LNG大槽车、集装箱大货车穿梭来往,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成为高栏港区临港产业发展的移动符号。站在新的起点上,今后港产城海融合发展的路该怎样走?值得每一个日照人深入思考。
按照计划,平沙新城将完善行政服务、观光旅游、产业会展、生态宜居、交通顺畅、安全便捷等基本功能,突出高端特征、滨海特点、岭南特色。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齐头并进,缺一不可,融于城市发展脉搏,最终成就了高栏港区这座现代化新城。
从一片孤岛到现代化海滨新城,高栏港区崛起的实践充分证明,港口、产业、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空间布局、排兵布阵的物理变化,更需相互交融、互为支撑、协调配合的化学反应。2017年,高栏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因港而立和你们日照市一样,我们高栏港区也是因港而立的。40年前,高栏港区只是一片四面环海的孤岛,通往市区唯一的交通方式就是乘船。
港口兴,则城市旺。依托中海油南海天然气陆上终端、LNG接收站、中海油天然气热电联产等优质项目大力发展清洁环保能源,珠海将成为国家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的重要战略基地。
而这也正是高栏港区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密码。伴随着春日的到来,整个高栏港经济区都活力满满,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迈动坚实有力的步伐。
起于港口、发于产业、成于港城,经济的发展最终服务于城市的建设,国际先进港口城市的发展轨迹,无不遵循着这样的发展规律。以动力锂电池材料全产业链为主的新材料产业正在加速聚集。
从一无所有到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从海上孤岛变身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沉睡的高栏港被唤醒之后,高栏港经济区围绕港口进行产业布局,一港带全局的发展战略,让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聚集这片热土,催生了一个区域的华丽蝶变。码头上标箱林立,海港中轮船穿梭,通过密集集装箱班轮航线的开通,高栏港成为可通往全国沿海、可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主要港口。推进现代服务业和新型业态集聚,延伸城市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链条,为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推动港区实现向产城融合、集约紧凑、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管理高效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形成港口、临港产业、港城一体化发展格局———高栏港经济区,正日益成为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海港新城。——从珠海高栏港经济区崛起看港产城融合发展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新英 王大鹏 王帅3月8日上午,一场春雨刚过,珠海高栏港上暖风拂面。
1997年,英国石油公司(BP)落户高栏港区,成为第一家来珠海投资的世界500强外企。至此,一座能够作为重要平台与载体、发挥巨大龙头带动作用的亿吨大港崛起于珠江口西岸,而在港口的建设、发展、壮大过程中,高栏港经济区因港而立、向海而兴的发展大戏也在随之精彩上演。
同样从一片荒滩中崛起同行的日照港、日照临港产业和我们的城市,已经走过了多年的发展历程。珠海经济特区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开发大西区、建设高栏港,实施一港带全局的大西区发展战略,决定在高栏列岛建设港口,希望以大港口带动大工业、大工业带动大经济、大经济带来大繁荣。
随着码头和泊位一个接一个地建立,货物源源不断地进出高栏港要对照争创六连冠要求和标准,进一步提高站位,既要坚定信心,又要保持归零心态,深入细致扎实做好双拥工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